近期媒体曝光,银行业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和经营贷违规用于购房,呼吁严查。但实际情况呢?正常房贷年利率在5%~5.5%,消费贷最低也要6%,高的甚至在9%以上,而智商正常的购房者都不会愿意用消费贷来买房,因为这样做明显成本会更高。

  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严查消费贷的用途不当,而是要问:为何会发生这种不合逻辑的事情。

  其实,消费贷流向的异常是房贷不正常的表现。一是大量银行拖拉房贷业务,或审批缓慢,或批后迟迟不放款,或明目张胆要客户大幅加息才能过审批……二是地方政府限价销售政策,一手定的价格远低于同区的二手房,逼迫房企只能将销售方式拆分成毛坯款+装修款,有的还会继续拆分出其他名头的款项,这样一来,额外的装修款等就只能申请消费贷了。

  另外,以企业名义贷款买房倒是有的,但这既难以界定是经营还是炒房,也很难限定具体的资金用途。不过,这也说明了在如此严控之下,市场仍旧看好楼市;另外这也体现出了,不少企业并没找到适合的转型之路,资金缺乏出路的问题仍旧突出。所以啊,调控应着眼问题的根本,不该只盯着房价这一单项指标。

  楼市宜疏,而非粗暴地堵。

  限价政策到底能否控制了房价?大家心里清楚——反正一二手价格倒挂在所有一二线城市都如此,这个措施的结果只是导致消费者一手购房按揭的比例降低了。而放贷审批、放款如果能回归常态,消费者也肯定不会再选择利息更高的消费贷……

  所以,还是得回到问题的本质,这样的调控方式对吗?至少我认为在专业与心态上还可以再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