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几天,深圳地产圈流传最火的应该是下面这张图——

  全文的大概意思是:

  1、除个人住房贷款、汽车贷款、助学贷款以外的其他个人消费贷款(包括房商通、抵质押额度贷款等),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。

  2、不得以未解除抵押的房产抵押(二次抵押)发放个人消费贷款,上述要求自发文之日起执行。

  简而言之,就是深圳某家银行已经通知执行个人消费贷最长5年(此前最长为30年),管控金融风险,严控消费贷乱入房地产市场。

  而在此之前,北京就已经开始开展中介机构违规检查,严查首付贷、消费贷。而且,不仅仅是个人消费贷,只要是资金去向无法监管,就连信用卡大额套现,也在这次整顿的范围之内。

  对于这几种贷款,炒房的人都应该不陌生。把房子抵押给贷款借钱出来,这是房抵贷。以大额消费为目的向银行借钱,这叫做消费贷。而以小生意经营为目的向银行借钱,这是经营贷。

  在此之前,因为贷款金额高,如果手段用的够好,从银行借出好几套房子的首付并不是什么大难事。而且利率也不高,不到10%。贷款时间也不算短,在此之前最长的可以到30年。在看涨房价的情况下,用来加杠杆是最好不过了。

  虽然这种方式一直不合规定,但在业内却一直有市场。我有一个外地的朋友,在二线城市工作,工资水平一般,也没什么存款。去年为了买房,硬生生的办了十几张信用卡套现凑首付,一毛线不花的情况下竟然靠银行把首付钱凑齐了。

  我问他咋办到的,他笑而不语。他说能够而且如果首付再不够的话,我再把房子作高评高估,又能省下一大笔钱。人是死的,想法是活的,没有什么不可能,之前网上还流传公务员的消费贷能借出200多万来,我这洒洒水啦。

  吧啦吧啦一大堆看的我一愣一愣的,倒不是佩服他的手段,只是觉得激进且冒险。而且,也许正是这种短期的套现,造就了下面这组数据——

  Wind数据显示,2017年1-7月,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.06万亿,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。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,今年前7个月新增总额已远超去年全年。短期消费贷在2017年增速迅猛。

  这些钱到哪去了?买车买珠宝?你信嘛,反正我不信,因为太不正常了。一线城市就不用说了,房抵贷套几百万出来不成问题。再试着联想一下,2017年三四线楼市的火热,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消费贷的助推作用。

  但如今,在新的监管下,这种激进违规的行为肯定要泡汤了。除此之外,继北京、深圳抡起消费贷监管大棒后,《南京楼市》等多家媒体来源披露信息称,南京关于人个消费贷的监管工作也开始了。

  来源:南京楼市

  而广州,早在今年5月率先发文,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已被省府列入了珠三角2017重点工作任务之中!明文规定:严禁各类加杠杆金融产品用于购房首付款。甚至有银行罚违规者100%利率。

  从大杠杆到小杠杆,打蛇打七寸,前所未有,够狠。再来重温一下近几年来深圳的住房贷款余额,这是大杠杆。

  2011:4156亿

  2012:4379亿

  2013:4847亿

  2014:5299亿

  2015:7420亿

  2016:9700亿

  也就是说,5年时间,深圳的房贷翻了两倍不止。此前三年(2011到2014年),深圳的房贷总量平稳增长,但从2015年开始,深圳房贷总量开始突进,接近2倍。也正是这两年,深圳的房价开始脱僵。

  而2016年,深圳成交了多少套新房呢?整整4万套,整整2234亿。其他城市呢?上海卖了20万套新房,成交5234亿;北京卖了10万套新房,3577亿;广州也不甘示弱,卖了14万套新房,2333亿。

  其他二三线城市:杭州南京天津武汉成都重庆卖了2000-3000亿新房,与广深相当。青岛郑州合肥也卖了1500亿-2000亿的新房。

  看完这些数据,就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大杠杆小杠杆一起去了吧。也正好验证了那句调侃的话:国人穷的只剩下房子了。

  这几天,深圳地产圈流传最火的应该是下面这张图——

  全文的大概意思是:

  1、除个人住房贷款、汽车贷款、助学贷款以外的其他个人消费贷款(包括房商通、抵质押额度贷款等),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。

  2、不得以未解除抵押的房产抵押(二次抵押)发放个人消费贷款,上述要求自发文之日起执行。

  简而言之,就是深圳某家银行已经通知执行个人消费贷最长5年(此前最长为30年),管控金融风险,严控消费贷乱入房地产市场。

  而在此之前,北京就已经开始开展中介机构违规检查,严查首付贷、消费贷。而且,不仅仅是个人消费贷,只要是资金去向无法监管,就连信用卡大额套现,也在这次整顿的范围之内。

  对于这几种贷款,炒房的人都应该不陌生。把房子抵押给贷款借钱出来,这是房抵贷。以大额消费为目的向银行借钱,这叫做消费贷。而以小生意经营为目的向银行借钱,这是经营贷。

  在此之前,因为贷款金额高,如果手段用的够好,从银行借出好几套房子的首付并不是什么大难事。而且利率也不高,不到10%。贷款时间也不算短,在此之前最长的可以到30年。在看涨房价的情况下,用来加杠杆是最好不过了。

  虽然这种方式一直不合规定,但在业内却一直有市场。我有一个外地的朋友,在二线城市工作,工资水平一般,也没什么存款。去年为了买房,硬生生的办了十几张信用卡套现凑首付,一毛线不花的情况下竟然靠银行把首付钱凑齐了。

  我问他咋办到的,他笑而不语。他说能够而且如果首付再不够的话,我再把房子作高评高估,又能省下一大笔钱。人是死的,想法是活的,没有什么不可能,之前网上还流传公务员的消费贷能借出200多万来,我这洒洒水啦。

  吧啦吧啦一大堆看的我一愣一愣的,倒不是佩服他的手段,只是觉得激进且冒险。而且,也许正是这种短期的套现,造就了下面这组数据——

  Wind数据显示,2017年1-7月,居民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达1.06万亿,累计同比多增7137亿。而去年全年新增消费性短期贷款总额仅8305亿,今年前7个月新增总额已远超去年全年。短期消费贷在2017年增速迅猛。

  这些钱到哪去了?买车买珠宝?你信嘛,反正我不信,因为太不正常了。一线城市就不用说了,房抵贷套几百万出来不成问题。再试着联想一下,2017年三四线楼市的火热,其中也有部分原因是来自于消费贷的助推作用。

  但如今,在新的监管下,这种激进违规的行为肯定要泡汤了。除此之外,继北京、深圳抡起消费贷监管大棒后,《南京楼市》等多家媒体来源披露信息称,南京关于人个消费贷的监管工作也开始了。

  来源:南京楼市

  而广州,早在今年5月率先发文,将防范房地产市场风险已被省府列入了珠三角2017重点工作任务之中!明文规定:严禁各类加杠杆金融产品用于购房首付款。甚至有银行罚违规者100%利率。

  从大杠杆到小杠杆,打蛇打七寸,前所未有,够狠。再来重温一下近几年来深圳的住房贷款余额,这是大杠杆。

  2011:4156亿

  2012:4379亿

  2013:4847亿

  2014:5299亿

  2015:7420亿

  2016:9700亿

  也就是说,5年时间,深圳的房贷翻了两倍不止。此前三年(2011到2014年),深圳的房贷总量平稳增长,但从2015年开始,深圳房贷总量开始突进,接近2倍。也正是这两年,深圳的房价开始脱僵。

  而2016年,深圳成交了多少套新房呢?整整4万套,整整2234亿。其他城市呢?上海卖了20万套新房,成交5234亿;北京卖了10万套新房,3577亿;广州也不甘示弱,卖了14万套新房,2333亿。

  其他二三线城市:杭州南京天津武汉成都重庆卖了2000-3000亿新房,与广深相当。青岛郑州合肥也卖了1500亿-2000亿的新房。

  看完这些数据,就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大杠杆小杠杆一起去了吧。也正好验证了那句调侃的话:国人穷的只剩下房子了。